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核心,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時間表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